編者按
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要求“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”,2019年許昌全域被確定為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,成為河南省唯一、全國11個試驗區中僅有的兩個全域試驗區之一。2023年第16期《中國經濟周刊》專訪市委書記史根治,報道了許昌在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方面的探索,總結了一批可復制、可推廣的“許昌經驗”。本報今日轉載,以饗讀者。
堅持改革闖路,暢通要素流動
《中國經濟周刊》:試驗區獲批以來,為暢通要素流動,許昌都做了哪些改革?
史根治:我們共做了四項改革。第一是引導農業科技人才下鄉。修訂完善“許昌英才計劃”3.0版政策體系,選派268名科技特派員到基層開展科技服務。探索實行科技副鄉(鎮)長制度,選派156名專家人才到基層掛職。健全縣(市、區)農技推廣中心、鄉(鎮)農技推廣區域站、村科技示范主體和科技示范戶三級科技服務網絡,推動專家下沉、服務落地、技術到人、指導到位。
第二是創新農村產權融資模式。以整村授信為抓手,將“授信額度、貸款利率”與信用村創建掛鉤;以農村承包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為突破口,創新頒發農村土地流轉使用權證。建立風險防范“項目庫”,大力發展貸款保證保險,財政出資設立風險補償基金,有效防范農村承包地經營權抵押貸款風險。
第三是探索農地入市改革路徑。制定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實施辦法,堅持先規劃后建設,對全市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進行普查,按照工礦、商服、公共服務等用途進行分等定級,編制集體建設用地基準地價。積極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、廢棄廠院等低效用地,開展增減掛鉤節余指標縣域流通,實現全市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網上拍賣、掛牌交易。
第四是加快科技成果入鄉轉化。實施農業領域高新技術企業“三年倍增”計劃,建強農業創新載體,全市農業類高新技術企業達18家,省級以上星創天地21個。加強與高校、科研院所合作,建立入鄉轉化科技成果數據庫,把國內外優質農業科技成果積極向企業推介。依托許昌科技大市場,定期舉辦涉農科技成果發布對接會,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。
堅持系統觀念,做強產業支撐
《中國經濟周刊》:產業發展融合化是關鍵。中央強調,要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,推進農村一、二、三產業融合發展,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。在做大做強產業方面,你們做了哪些嘗試?
史根治:首先,突出規劃先行。堅持“做大一產、做強二產、做優三產”,制定出臺鄉村產業振興五年行動計劃、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等,把鄉村產業與城鎮規劃相結合、與土地利用相銜接、與改善環境相統籌,拓展農業生產、生態、生活功能,推進農業、林業與休閑度假、旅游觀光、健康養老、文化創意等深度融合。
其次,著力拉長鏈條。以“糧頭食尾”“農頭工尾”為抓手,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,壯大肉制品、蜂產品、食用菌等農產品精深加工業,加快發展綠色食品產業。圍繞生產觀光型、采摘體驗型、旅游休閑型等新產業新業態,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,并通過構建利益聯結機制,將小農戶融入大產業,帶動群眾持續增收。2022年,許昌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21.4個百分點,增速高于城鎮居民3個百分點。
再次,持續擦亮品牌。大力推進“三品一標”認證,鼓勵創建具有許昌地域特色的農業品牌和產品商標。目前,全市擁有綠色食品68個、農產品地理標志5個。深入挖掘鄉村旅游文化資源,7個村獲評河南省鄉村旅游特色村、14個村獲評河南省鄉村康養旅游示范村。
最后,強化數字賦能。實施“數商興農”行動,引導鼓勵物聯網企業參與產銷環節,加快農商產業聯盟培育和農村物流網點布局。全市創建省級以上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縣3個,淘寶鎮、村數量均居河南省第2位,基本實現行政村快遞直投服務全覆蓋。
堅持以人為本,推動共建共享
《中國經濟周刊》: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根本目的是讓城鄉發展成為交錯相融、和諧共生的共同體,讓農民群眾擁有更好的生產與生活條件。在推動共建共享方面,你們都做了哪些工作?
史根治:推動共建共享,我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。首先是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。實行城鎮零門檻落戶政策,積極推動以居住證為載體的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,進城務工農民隨遷子女與本地學生實行統一管理、統一編班、統一教學、統一安排活動。深入推進“人人持證、技能河南”建設,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6.1萬人,新增城鎮就業12.9萬人、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.1萬人。
其次是扎實推進基礎設施城鄉一體。實施萬村通客車提質工程,所有建制行政村實現通硬化路、通客車目標,鄉鎮二級以上公路連通比例達到96.1%。完善縣、鄉、村三級物流體系,推進城鄉燃氣設施一體化建設,編制實施農村生活污水專項規劃,梯次推進縣域城鄉供水一體化,建成覆蓋城鄉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。學習借鑒浙江“千萬工程”經驗,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,在保持傳統村莊肌理和鄉土特征的基礎上,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,因地制宜推廣“一宅變四園”和“果樹進村”,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,讓農村留得住鄉愁鄉韻。
最后是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優質均等。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,優化學校整體布局,扎實推進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,努力形成“高中向縣城集中、初中向縣城或較大鄉鎮集中、小學向鎮或規模較大行政村集中”的辦學模式。深入實施教育高質量發展攻堅,學?!按蟀囝~”和“擇校熱”問題有效緩解。深化集團化辦學,推廣“強校+弱?!钡绒k學模式,校際差距持續縮小。深入實施“縣管校聘”和校長職級制改革,大力推進縣域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,實現城鄉學校建設標準、教師編制標準、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、基本裝備配置標準“四個統一”和“兩免一補”政策城鄉全覆蓋。統籌推進市級“四所醫院”、縣級“三所醫院”、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建設,縣級人民醫院全部達到二級甲等水平,縣域醫療中心實現全覆蓋。持續深化醫療、醫保、醫藥“三醫聯動”改革,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獲得國務院督察激勵。深化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,在中心城區形成“15分鐘閱讀圈”,建成12個縣級公共圖書館、文化館,鄉鎮分館基本實現全覆蓋。
著力推動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
《中國經濟周刊》:新時代新征程,接下來,許昌在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方面,有哪些部署?具體目標是什么?
史根治:許昌作為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,有基礎、有條件在共同富裕上先行先試、探索路徑。我們將堅持以高質量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為統攬,著力打造經濟強市、創新強市、開放強市、文化強市、生態強市,確保到2025年試驗區建設取得明顯實質性進展,到2035年共同富裕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善,實現既一張藍圖繪到底,又與時俱進謀新篇,在共同富裕上蹚路子、闖經驗。
第一,堅定推動高質量發展,不斷做大“蛋糕”。把發展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,牢牢抓住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,大力提升創新發展能力,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,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。特別是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,堅持“工業興市、制造業強市”不動搖,聚焦構建“633”工業發展體系,做大新一代信息技術、新材料、節能環保、生物醫藥、智能裝備、智能網聯及新能源汽車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,做強裝備制造、煙草及食品、發制品三大優勢主導產業,做優建材、化工、輕紡三大傳統產業,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重要基地。
第二,強化市域一體理念,努力縮小差距。協同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,持續優化城鄉空間布局,加快鄭許一體化發展步伐,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,因地制宜發展農村特色產業,促進新型工業化、信息化、城鎮化、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,努力實現更高水平、更高質量的區域協調發展。
第三,突出就業創業支撐,促進普遍增收。實施就業優先戰略,在“調高”“擴中”“提低”上持續用力,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,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,加快形成橄欖形收入群體結構,讓群眾的“錢袋子”鼓起來、“家底子”厚起來。
第四,提升公共服務水平,實現優質共享。圍繞人的全面發展,大力發展教育、醫療、養老、社保、文化等社會事業,推進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務優質共享,讓發展成果更多、更公平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。
第五,加快構建治理體系,保持和諧穩定。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,完善網格化管理、精細化服務、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,推動保平安向創平安、靜態平安向動態平安、一時一域平安向全程全域平安轉變,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許昌、平安許昌。
編輯:肖 濤 校對:楊偉峰
責編:龔政明 終審:艾勝利
網友評論